服务咨询热线
安全生产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目前虽然各种企业对安全培训和消防评估工作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1、当前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思想上虽引起重视,但缺少长期系统的工作规划。在煤炭企业中虽然各级管理者与职工都已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相当多的企业往往没有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规划。培训工作呈阶段性、短期性的特点,具体工作过于盲目,使得培训工作实施处于零散状态。随着生产工作中具体情况的不断变化,经常出现某一方面的培训才刚起步,又转移了教育培训的侧重点;有时培训工作又急功近利,想通过一次培训就从根本上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安全工作能力。而事实上,职工作为成年人,其思想观念是经过长期形成的,不通过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培训师不吭短时间而改变的。
1.2培训内容和形式多年不变,与生产实践脱节。安全教育培训的理想效果应该是学以致用,用之有效,而目前多数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形式仍然仅限于针对相关煤炭法规、文件通报和采降知识技能的书面式培训,相对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和图文演示技术在一些煤炭企业还没有采用。多年一贯制的形式内容早已变得苍白无力,而且在现场操作中难于生成有机的联系。职工对这样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单调,反映麻木、厌倦,起不到应有的教育警示作用。
1.3对培训对象的需求没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为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安全教育培训的最终日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山于练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不同,接受相同的教育培训之后其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山于煤炭企业在具体工作中总是由几人或十几人分组 工作,少数职工的安全意识低下将对整体工作质址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培训中,既要掌握集体培训的总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因人施教的特点,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策略。
1.4教育培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转岗频繁,由于煤炭企业一作条件相对艰苦,职工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每年受教育培训的职工虽然数量较多,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流失、调整岗位的职工较多,直接影响了安全培训的效果。尤其是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特殊工种,职工经过教育培训上岗后,基层单位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对人员进行调整,不但不利于拥有特殊技能人员的成长,而且对煤矿培训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极大浪费。
2、提高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途径
2.1制定长期、系统的培训规划。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各基层单位应针对自身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系统、有效的培训计划,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各阶段的培训工作要实现有机结合,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易实施、能考核。要对安全教育工昨加以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测试与评价既要考虑安全教育的实际工作量,更要考虑职工接受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并在具体实践中对教育计划不断进行完善, 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2.2不断实现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更新。要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热情。因此, 简单、一成不变的教育形式就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注意形式的多变与新颖。
2.2.1开展典型案例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对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 也可以集体观看录像资料, 有条件的基层还可以请有关人员做现场报告或深人事故现场实地参观。
2.2.2许多企业目前都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要利用好这一有效载体, 提出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理念, 开展安全文化教育;
2.2.3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积极开发和使用各种计算机事故预想与处理仿真系统, 开展事故演练培训与技术讲解, 以逼真的形式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在培训中, 要与现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切实提高职工防范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 努力在职工的安全意识、技能与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
2.3建立教育培训反馈机制。通过对职工相同的集体培训后, 其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建立教育培训反馈机制, 就是用于及时准确的掌握教育效果、巩固以往教学成果、及时纠正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错误与偏差。同时, 根据反馈的信息, 还能对整体教育计划进行修订、完善。理想的情况是, 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 采用适宜的教育主题和培训形式, 实现因人而教, 这样既可提高培训者的主动性, 又可有效的遏制整体培训中学而无实现象的发生。
2.4实现职工作业岗位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职工在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后, 就拥有了某一方面的业务技能, 尤其是对操作技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种, 经培训取得上岗证后, 基层区队应让他们在相应岗位上作业, 实现学以致用, 尽量减少作业人员的流动性, 让学有专长的人发挥作用。这样不但有利于拥有特殊技能人员的成长, 而且对提升区队整体素质、实现安全生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否则, 就是对安全教育培训资源一种浪费。